4)第 44 章_成化十四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松动,似乎要同意汪直出征了,结果这个时候,就有一拨人上奏弹劾汪直,说他好大喜功,为了一己私欲,又要穷兵黩武,非得把大明国库败光了才干净,还说汪直身为宦官,却意图染指兵权,实有重蹈当年王振覆辙之嫌……”

  他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,还没说出个重点来,唐泛也不打断他。

  因为从潘宾的话里头,也可以看出一些政局来。

  汪直掌握西厂,又得皇帝和贵妃宠信,跟螃蟹似的,怎么横就怎么来,朝廷官员都被他弄下去一拨,还借着武安侯府案把手插、进勋贵的圈子里搅和,看起来简直无敌了。

  但实际上他并没有那么无敌,他还要受到不少辖制。

  这种辖制首先就来自于皇帝。

  大明立国以来,成化朝是一个比较奇葩的朝代。

  为什么呢?

  因为皇帝不想干活,而底下的内阁宰辅们也没有强势到想抛开皇帝独当一面,撑起这个国家,大家都想着抱紧皇帝和贵妃的大腿,得过且过。

  那么这个时候,说到底朝政就还是皇帝在作主。

  皇帝就是皇帝,他也有帝王心术,会扶植出汪直尚铭万通这些人去跟文臣对抗,搞一些历代帝王都喜欢搞的平衡策略。

  但是这位成化帝又不是那么强势的人,所以他的主意就总会左右摇摆。

  就像这一次,他一开始是不愿意大动干戈的,所以驳回了汪直收复河套的建议。

  底下的大臣们也都看准了风向标,跟着起来反对汪直。

  但随着汪直说的次数多了,皇帝也会开始幻想起打胜仗的情形,哪个皇帝不愿意开疆拓土呢?

  所以他的主意就开始动摇了。

  这时候那些跟紧皇帝脚步的大臣们,有一部分反应过来了,开始赞同汪直,有一部分还没有,所以继续反对。

  再加上本朝自英宗皇帝被俘之后,早就没有早年的底气,朝中“守险”的意见占了上风,很多人都宁愿主和,不愿开战。

  说到底,大家还是习惯了安逸的日子,担心激怒鞑靼人之后,重演土木堡之变的悲剧。

  当然也还有一部分正直之士,不愿意看到汪直这样的宦官掌权,或者本身就反对打仗的,也跟着上疏反对。

  这一部分正直之士里,也有唐泛潘宾他们的老师丘濬。

  丘濬虽然不是言官,但也有上奏的权力,他也上疏反对这次出征开战,尤其反对汪直前往,觉得汪直纯粹只是想要捞军功,才会一直怂恿皇帝打仗。

  汪直还确实就是这么想的。

  前两天,皇帝终于同意汪直的提议,任命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兵部尚书衔提督军务,保国公朱永为副帅,汪直监军,率兵前往河套地区,监察敌情,若遇犯境者,可酌情击之。

  “监察敌情”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太温柔了,实际上就是同意汪直去打仗的。

  反正到了那边,天高皇帝远,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81wen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