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五章:屡败屡战,终能一胜_斩邪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实对于陈三郎而言,他的文章书法,对付童子试绰绰有余,屡考不得,只是心理作祟,无法正常挥罢了。

  但做了那一场难分真假的荒诞大梦后,精气神焕然一新,相信定能克服内心对考场的恐惧,稳稳当当地考一场试。

  一夜无事,第二天早上醒来,起床吃早餐的时候,看见陈王氏跟吴媒婆在说话。

  很快吴媒婆便告辞离去。

  “娘亲,这婆子又来说什么?”

  陈三郎问道。

  陈王氏干咳一声:“她来传话,说刘家那边松了口,只要三百贯聘金。娘亲就在想,是不是答应算了。”

  三百贯聘金虽然还是狮子开大口,但比五百贯少了许多,她就有些意动。关键在于当下流言四起,陈三郎声名折损,陈王氏真有点担心儿子娶不到老婆。

  陈三郎嘴一撇:“娘亲,我并不着急成家,都快要考试了,哪里有功夫理会这事?”

  陈王氏道:“这个不用你忙活,娘亲和华叔自会帮你操办妥当。”

  “孩儿还是不愿意……我昨天就说了,只要成功进学,考了秀才,哪里要受这等闲气?更不用白白花费如此多的聘金。”

  夏禹王朝,阶级分明,士农工商,士子排名第一。所谓士子,不是一般的读书人,而是有功名在身的人。

  秀才便是一种功名,哪怕只位于士大夫阶层最低级。但功名就是功名,依然拥有不少特权。比如免除差徭,见县令不用跪拜,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等。

  成为秀才,社会地位即可扶摇上升。

  陈王氏道:“秀才也不是那么容易考的……”

  话出嘴,觉不妥,赶紧收住,怕会打击到儿子的自信心,影响将要进行的考试。

  但这话,却是实话。泾县为千年古城,又隶属文化鼎盛,才子辈出的扬州,想要脱颖而出,不亚于千军万马冲独木桥――哪怕只是科举中第一阶段的童子试。

  童子试三关,县试、府试、院试,三试过关才算考到。而之前陈三郎参加的三届,第一关县试就迈不过去,毫无成绩可言。

  因此陈三郎虽然信誓旦旦,说会考上,但陈王氏始终心中没底,便思量着做好两手准备――儿子去考他的试,陈王氏则在家里操办婚娶事宜。若陈三郎考中,自是皆大欢喜,加上成亲,恰好双喜临门。

  如果又是铩羽而归,从此以后,只得断了读书的念头,在家里守着刘家女儿过日子。

  然而陈三郎根本不愿意接受盲婚哑嫁,糊里糊涂就娶了个感觉不好的老婆。

  最后把陈王氏说得急了,眼泪一颗颗往下掉。

  陈三郎见状,眉头一皱,就提出个折中的建yì:“娘亲,你暂且不忙着答应刘家,要等孩儿考完试后,结果揭晓了才做决定。如果我考不得,一qiē便让娘亲做主;但若是顺lì进学,则从此以后,都得听孩儿的。”

  陈王氏想了想,觉得这个建yì还可以,反正距离童子试开考,也就十天时间,很快过去,于是答应了下来。

  陈三郎松口气,要说服这个老妈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  稍作休息,他先是奔赴武馆,做完日常功夫后再转向私塾,要当面跟杨老先生讨教文章制式,以及一些童子试的注意事项。

  这一次考试,非比寻常,不容有失,虽然有几分底气,但把准备功夫做得更充分些,把握也就更大。

  温馨提示:已启用新域名"",原域名即将停止使用。请相互转告,谢谢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81wen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