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139章 雄霸天下_步步生莲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采用的是三围一疑的攻城之术,断其三路,留其一路,北面并没有围城兵马。

  耶律休哥知道杨浩的做法,杨浩这是观其主将之xìng,如将疑,以虚实对之,将莽,以诱之,将老成,以围之。观其不定,取其不法。如果他的大军真的自北面遁走,沿途必有埋伏,但是知道是一回事,有时候明明知道是个陷阱,你也不得不往里边跳,这就是阳谋的厉害,你明白了,也只能正面破解,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。

  萧绰收到耶律休哥的奏表,也知前方情形已十分危急,如不早做决断,恐怕耶律休哥和驻扎涿州的大军将会军覆灭,把他们抽调回来,至少还能保留一些有生力量。与幽州文武一番计议之后,萧绰同意了耶律休哥的意见,命其立即放弃涿州,回师幽州。

  不过,对耶律休哥的第二条建议,她并没有同意,此时辽国上层重又陷入了恐惧慌乱之中,如果她在此时带着皇帝回上京,说的再好听,也就是临阵逃跑罢了,那时军心士气一发不可收拾,必然完败无疑,所以这幽州,她绝不能离开。

  从理智上说,萧绰这么做并没有错,但是潜意识里,她做出这个选择,其实也大有负气的成份,她毕竟还是一今年轻少妇,做为一个政治家,她的城府心胸还没有修练到深如渊海的地步,她在跟杨浩呕气。

  好吧,你走投无路的时候,我帮了你;你献堑于宋,北弃北朝的时候,我忍了你;现在你得了中原天下,马上就和赵二那黑胖子一样,没皮没脸地侵夺我的领土,我和你儿子就在这儿,你个没良心的东西要来就来,大不了我母子俩横尸幽州城头,也决不再让你半步!

  可是眼下辽国情形实在不妙,赵光义那一败,很有侥幸成份,许多辽国上层贵族、官员事后品味宋国北伐之战,都觉得如果赵光义不是被气昏了头,不管不顾地追到高梁河去,现在幽州城是否还在辽国手中,实在难以预料,所以杨浩这一来,悲观主义立即再度作漫起来,真打下去,辽军许多高级将领都是信心严重不足。

  在此情况下,萧绰也不得不考虑是否可以和谈,反复思量一番之后,又与文武大臣进行了一番朝议,萧绰一面调兵遣将以进行幽州保卫战,一面仔细斟酌,写下一封国书,遣使递交宋国皇帝杨浩,一帝一后一面掐着架,一面开始讲起理来。

  “欣闻大王以西夏之主而受禅中国,联甚喜之。皇帝陛下素有保国庇民之志,天下孰不称陛下之贤。辽与西夏,本固友好,辽与宋国,亦自和平。然赵昆穷兵默武,撕毁条约,悍然北伐,诸路兵马,无名而举,钟鼓之伐,以时以年,国家因此发兵调赋以供边役,东自海岱,南逾江准,占籍之民,无不萧然,苦于科敛,天下困敝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81wen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