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五百九十四章 温饱线_苏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饱线”。

  国家负担沉重的原因,就是温饱线下的人口,太多了。

  而且越来越多的农人,因为兼并失去土地,只能靠租种生存。

  租地利息,青黄不接,遭遇饥荒的时候,高达收益的八成,一般年景,是收益的对半,立刻将农人从“温饱线”打压到“饥饿线”上。

  吕惠卿曾和赵顼谈及自家的收益:“苏州,臣等皆有田在,彼一贯钱典得一亩,岁收米四五六斗。然常有拖欠。如两岁一收,上田得米三斗,斗五十钱,不过百五十钱。”

  这就是苏油来到大宋后,看不起田地收益的原因,可龙里苏家两百亩地公田到现在也没有增加。

  不过对于其他人来说就不是如此了,一亩放租收百五十钱,那我们搞个几千上万亩不就妥了吗?

  吕惠卿的话在皇帝面前肯定打了埋伏,而且故意回避了事情的本质。

  事情的本质是,宋代土地两贯一亩,一贯钱又能典出去,加上上层官员们的高薪,兼并起来实在是太轻松了!

  苏油将这个问题归结为经济问题,经济问题,就还是用经济方法来解决。

  根本的解决办法,就是让土地更不值钱,让兼并土地不挣钱!

  种地是需要人力的,人力是需要成本的。

  渭北,大量的耕地被携裹回陕西的夏人开垦了出来,他们本来就是河套平原上的农夫,同样面临着上层统治集团的残酷压榨。

  有了先进的测量方式和开垦模式,镇戎军,德顺军,渭州北部,出现了大量的可耕土地。

  苏油设计的家庭式立体耕作套养农业模式,固然可以提高粮食产量,增加了副食品种类,以及禽畜产量。

  但是无疑的,大大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平均人力成本。

  这就是精耕细作。

  对于小户来说,这绝对是巨大的福音,但是对于大地主们来说,这无异于一场灾难。

  这是一种巧妙而隐晦的劫富济贫。

  加上各地农业技术的提高,苜蓿的种植,棚养的推广,养鸡养鸭养鱼的兴起,果树的种植,各种肥料的使用,以前的仅够养一丁的四十亩地,如今可以养活一个五口之家。

  陕西北部开发,到现在已经得田五万倾,结合科学耕作方法,可以解决十二万户贫困家庭的温饱问题!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81wen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